中秋临近,又到了吃螃蟹的黄金时节。
在传统习惯中,螃蟹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,虽然近些年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宠物蟹,但恐怕我们对这些的小家伙总体的印象依旧只停留在“横行霸道”、母蟹吃黄、“这些最基本的层面上。
不过,除了经常成为餐桌上的“主角”,螃蟹身上有着太多鲜为人知的秘密。
哪是肚子哪是胸?
说起吃,就不得不提螃蟹的远亲,俗称小龙虾的“克氏原螯虾”。同样是味道鲜美,因为吃起来麻烦,聪明的商家推出了一种名为“虾尾肉”的冷冻食品,帮吃货们解决了困难。
相对来说,虽然古代就有蟹八件等拆蟹工具,但却从没有商家直接替吃货把蟹黄或蟹膏取出来(饭馆除外)。
这点和螃蟹的身体构造有关。除鳞虾外,所有名中带虾或蟹的甲壳类动物都属于十足目。
从生物学的角度说,它们的身体都只有相对较硬的头胸部和相对较软的腹部两部分(所谓的虾尾肉其实是小龙虾的肚子),只不过虾的肚子正常生长在头胸部的后面,既可以正常伸展又可以蜷缩起来,而螃蟹的肚子则紧贴在头胸部的下方,跟后者融为一体,变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“蟹脐”。
奇葩构造为生存
从大范围说,螃蟹属于节肢动物门,因肉身长在外骨骼内部,它们无法长得太大,时常沦为其他动物的口中餐,逃跑和躲藏成了面对天敌时的唯二办法。
然而,螃蟹短宽的身体在游动时受到的阻力面太大,遇到逆风天气只能顺水漂,这显然对逃命不利。
脑补一下:天敌来了,螃蟹逃跑却被逆向而来的水流往后推,岂不完蛋了?
逃跑不行就只能找掩体藏身。寄居蟹喜欢呆在海螺壳里,豆蟹喜欢挤在双壳贝的壳内。
古生物学家推测,为了把整个身体都藏进壳内,螃蟹的祖先不得不经常尝试蜷缩腹部,久而久之,肚子就变成了紧贴在头胸下面的扁平形状。
祖先是个“四不像”
根据2019年的研究,所有的螃蟹都是十足目短尾下目(虾蟹腹部的最后一节是尾巴,螃蟹的尾节很短)的物种,约五六千种,分属于39个总科,分子研究显示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。
最早的蟹化石发现于1.5亿年前的侏罗纪地层中,而最早可通过化石复原的蟹类动物则是生活0.95~0.9亿年前的“迷惑丽魔蟹”。
从复原图看,迷惑丽魔蟹体长约1.6厘米,宽1厘米,长相可以用四不像来形容,巨大的球形眼睛像昆虫幼虫,嘴巴像虾,螯肢像螃蟹,甲壳像小龙虾,四肢则是更擅长游泳的桨叶状。
参考化石形态,结合现在的螃蟹可以上岸爬行这一点,一些学者推测螃蟹的祖先有可能是一类形态似虾非虾的动物。
胃里长牙齿
在螃蟹壳靠近嘴巴的地方,有一块圆锥形的空心包膜,里面包裹的东西看上去像个和尚,传说他就是白蛇传中破坏许仙和白娘子美好爱情的法海,因害怕玉帝惩罚躲进了螃蟹壳里。
当然,这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。所谓的法海,其实是螃蟹在胃里的“牙齿”粘上了脏东西的产物。螃蟹嘴里没牙,进食时首先靠大颚闭合的力量简单咬断后吞下去,等进入贲门胃里后再进行二次加工。
胃里酷似人脸的东西叫“背齿”,位于两边的这是“侧齿”,食物进到这个区域后,会被这些带锯齿的小牙进一步磨碎,这个过程中难免有残留物挂在上面。
最后多唠叨一句,螃蟹虽好却性寒,还是不宜多吃,中秋佳节马上到了,吃货们在解馋的同时一定要切记这点,否则把身体吃坏了,给医生添麻烦不说,受罪的可是自己。
关键词: